14 . 2个小时拆小辫——肯尼亚境内的夜火车
今晚,我们要顶着一头的小辫去体验一程非洲的夜火车。这条铁路是在中国的资助下修建的,所以坐起来格外的亲切。
蒙巴萨的火车站真小,惟一一个的售票窗口很不起眼。好容易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摸到2等车厢。发现里面黑乎乎的,连灯都没有。这个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,前辈的日记里早有介绍的。
二等车厢是4人一间房的,空间挺大,还带有洗脸盆。床铺比中国的硬卧宽敞些。乘务人员很负责任,登记好我们的房间号,并且告知吃饭的时候会敲铃告诉大家。 然后就给每个房间发了一个应急灯。
我们中午开始辫辫子,根本没有时间解决午饭,此时,房间里几乎有6个肚子同时在大合唱。8点钟,终于等到了吃饭的铃声。一个工作人员拿着一个类似于扬琴的打击乐一路走过车厢,叮叮咚咚得敲着,这种铃声,即实用又别致。悦耳极了。
我们黑灯瞎火得走去餐车,车身在哐当哐当得摇晃着,经过2等1等车厢,人影都没几个,储物室的门有的没有关紧,诡异得摇晃着,看得我们心里发毛。不过也是,本来汽车7个小时可以到达的地方,坐火车要用12个小时。就权当是一种体验吧。
餐车里,大伙已经各就各位,来餐车吃饭的人,多数都是1,2等车厢的游客,而且几乎都是白人。我再次很狭隘的想,白人都敢吃,我也就放心了。而且现在真是饿慌了,给我什么都吃得下。
晚餐一共有5道,汤和面包,沙拉,主食,甜品,咖啡或茶。整个过程有条不紊,大师傅在晃动的车厢里每吃完一道就给大家换一个碟子。不用说,这么典型的西餐模式,肯定又是拜殖民者所赐。我们一进餐车就对晚餐的质量有谱了,餐具和咖啡杯整齐得摆放着,刀叉都是英国制造的银器,西餐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。我们感慨自己原来特没见识的想法,以为东洲是个又热又穷,并且国民素质也很差劲的地方。这一趟旅程走来,发现并不是这样的,他们有着温和的天气,有着肥沃的土地,有着保护动物的观念,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。也许我们并没有接触到整正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,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。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,东非的旅游事业还是很完善和健全的。不过比起中国人民来,黑人朋友真是懒了一点。
晚餐味道不错,不过说老实话,我们有点难受,因为那一头小辫子实在太重了,感觉我的头皮都要给拉下来了。如果想要把它带回香港,那就是说我们还要整整忍上36个小时。不行不行,想到这36个小时将要承受的痛苦,我和小艾还有小袁决定回到车厢里就把它全部拆掉。
女孩子就是折腾啊,下午刚花了3个小时扎起来的小辫,晚上因为要拆掉又花了整整2个小时。不过这两个小时给我们单调的火车夜晚带来了无限欢乐。
我们让一个伙伴坐在两张床的中间,然后5个人用各种工具帮她劳作,有用剪刀的,有用牙签的,有用夹子的,反正坐在中间的那个人很享受就对了。这一副场景让我想到了阿尼亚拉公园里那一堆互相抓虱的猴子。每拆完一条辫子,伙伴们解放后欣喜的哼哼给了大家无限的动力。
火车在铁路上哼哧哼哧得爬动着,我们过着快乐的集体生活。
P1.是不是很象在深圳街头垃圾桶里掏东西吃的母亲?
P2 拆了一半,这个样子象雷震子。
P3 天亮了,外面天气不错。
P4. 路边的小朋友向我们招手。
P5.给他们发了几支铅笔,他们很高兴。
P.7
P8.火车载着我们,轰隆隆的驶向内罗毕。
P9. 内罗毕,我们将从这里回到我们温暖的家。
发表评论
2011-03-11 16:01:38 回复该评论
2008-10-18 19:04:39 回复该评论
2008-10-09 09:13:50 回复该评论
2008-10-07 12:03:07 回复该评论
2008-10-03 18:32:03 回复该评论
2008-08-05 00:06:30 回复该评论
2008-07-29 16:40:07 回复该评论
2008-07-16 11:12:35 回复该评论
2008-07-14 22:53:32 回复该评论
2008-07-08 21:29:39 回复该评论
发表评论: